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36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

    唯识亦言,正发业者,住见所断,助此不定,故唯取彼见一处住地,所有无明,然此有三,一唯发总业,二唯发别业,三通发二业,令取初后二业无明,言唯取能发正感后世善恶业者,然此有四:一、相应,二、共,三、缠,四、随眠,皆能发业,外道内道异生,,其所应用四无明发业皆别。如《缘起经》自广分别。”又卷十三云:“无明中皆言前际者,发业无明,名为前际,而触受俱能起受取,润生无明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346244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自觉与行佛

    功德难以成就,须藉愿力方能达成。如牛力虽能挽车,亦须御者方有所至。”  此外,《大集经》说:“发愿能摧伏烦恼魔军。”《发菩提心经论?誓愿品》说:“菩萨发心,先建至诚,立决定誓,立誓之人,终、懈怠、...佛教徒有真正的慈悲?佛教要我们喜舍,多少佛教徒具有喜舍的性格?佛教要我们有般若,多少佛教徒是真正的明理、有智慧?身为佛教徒而没有佛法,佛教怎么衰微呢?  为了提升佛教徒的信仰层次,最近我提倡“行佛”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862497.html
  • 菩萨律仪

    ,起净信心,发言随喜;于他所作一切违犯,思择安忍。以身语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,回向无上正等菩提。时时发起种种正愿,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佛法僧。于诸善品恒常勇猛精进修习,于身语意住,于诸学处正念正知...引摄、护持、增长诸善法戒,是名菩萨摄善法戒。」总之,所谓善法,乃至举手低首,一毫之善,亦舍,何况布施持戒,根力道品等一切善法,广如瑜伽戒本中说。饶益有情戒者,能成熟一切有清。璎珞经云:「摄众生戒,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962887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日夜勤修行。”15   “且能知苦谛, 集谛和灭谛。   灭苦八正道, 四谛皆知悉。”16   “参禅, 诸漏皆已断。   已经得三明,...与表现。印度河文明出土的这一湿婆印章,不但证明瑜伽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已经出现,而且证明婆罗门教的湿婆神原来属于雅利安系统,而是达罗毗荼族的土著神,它的基本神格在印度河时代已经形成。   瑜伽修持为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、一切地,遍八识及一切时。三善十一,谓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、勤、安、、行舍、害。唯善心中可得生故,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,性离愆秽胜过恶故,故名为善。遍一切地,遍一切识、一切性、一切时。四烦恼二十六,此分四类,谓根本烦恼六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;大随烦恼八:掉举、昏沉、不信、懈怠、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;中随烦恼二:无惭、无愧;小随烦恼十: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成实宗史略

    十四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  地、水、火、风。  (2)法心—一:心王。  (3)心所法—有四十九:想、受、思、触、念、欲、喜、信、勤、  忆、觉、观、、下贪、嗔、痴、掎、舍(递行、别  境、善法) 、贪、嗔、无明、憍慢、疑、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  见取见、戒取见(本惑) 、睡、眠、掉心、悔、谄、诳、无惭  、无愧、、诈、罗波那、现相、傲切、以利求利、单致利  、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664036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含三四六经》中说阿含道的修行次第:  以惭愧故,下放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。为善知识  故乐见贤圣,乐闻正法,下求人短。求人短故生信顺语  精进,精进故掉,住律仪学戒,学戒故失念正知住  ...佛教所留下来的文献中,了解所谓的原始佛教。所  以,严格的说,在文献资料中,根本看出根本佛教与狭义  原始佛教的区分标准。  换句话说、我们要研究原始佛教,必须依赖的是相关的文献资料,所了解的原始佛教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
  • 从科学发展趋势看佛学与科学对话

    定、慧等五种别境,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瞋、无痴、勤、轻安、、行舍、害等十一种善,无惭、无愧二中随惑,谄、诳、、懈怠、不信、惛沈、掉举、憍等八大随惑,以及贪、嗔、痴等三根本烦恼;“相应心所...过去之研究视野导入的混沌新概念,逐渐普遍应用于各科学乃至非科学学科,接纳过往所予以考虑的种种确定非线性因素,使得科学将可能呈现一番新风貌乃至于打破过去科学谨守的格局;再者,自然科学发展其整体化、...

    释见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064243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2)

    昏沉。九“”,谨慎修行,流于邪僻,对治。十“行舍”,心无所牵挂,安住移,对治掉举。十一“害”,损恼于他有情,对治于害。这十一善法也只随前六识起。  第四是烦恼,有二十六法,此中又分根本...法:一“无惭”,无自尊心,作诸恶事;二“无愧”不顾他人讥毁,作诸恶事。  大随烦恼有八法:一“不信”,对于真理、正法和果证无所认可好乐希求;二“懈怠”,于断恶修善不能努力;三“”,不能防闲,放荡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464551.html
  • 定慧双修和三教融合的先驱

    菩萨的广大悲心,却存放之行,随缘而起,终趣涅槃。“若趣涅槃,障于悉达,为有相人。”其二,若息而不灭,“但息攀缘,不息本无”;本无不生,故无灭,故而非世间非世间,方名为大慈悲。“乃无我所,亦无彼我,遍一切色,而无色性。名,何不!”其三,以大慈悲心,视众生若赤子若自身,令离三世有,利安之而共同解脱。其四,万法齐融,“又观一乘,入一切乘;观一切乘,还入一乘。又观修行,无量道品,普济群生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15264603.html